奥义
技能效果
对敌方单体造成4.5倍暗属性伤害
并施加
减速,基本成功率100%
自身
技能使用间隔缩短(1回合)
技能
技能效果
对敌方随机目标进行6
次攻击,每次造成1倍暗属性伤害
(单次上限约9万/合计约55万)我方全体获得以下强化,持续5回合
技能效果
对敌方全体施加以下弱体,持续180秒,基本成功率200%
我方全体获得以下弱体,持续5回合
被动
技能效果
回合结束时,根据我方拥有的弱体状态总数产生以下效果
- 对敌方全体进行弱体总数次攻击(最大10次),每次造成1倍暗属性伤害(单次上限约13万/合计最多约135万)
- 自身
奥义值充能(5%×弱体总数/最大50%)
技能效果
处于
不死王再临时,自身
防御力 +10/20/30% /
敌对心 +50/80/100%
杂学
我巨乳黑皮大姐姐呢,怎么是块搓衣板
小丧,嘿嘿,我的小丧.jpg
剧情中并未过多着墨角色的设定,而是用了较大篇幅去讲妹子的意淫小故事 虽然本体的配音立绘都有点疯癫,但意淫中的自己还是很可爱的幻想自己是个萌妹子.jpg
痛苦与苦难(Pain and Suffering)引用自法律术语,Pain强调肉体受创,Suffering强调精神折磨然而这些跟日文原名没什么关系,整体的命名格式则似乎参照了
漆黑与暗影(角色突破立绘中的武器设计也非常接近这把巫妖杖)
技能2
腐化对敌方全体施加以下弱体,持续180秒,基本成功率200%
我方全体获得以下弱体,持续5回合
(Corruption)与
被动1
不死的召唤声来自多人战中的特动名
技能1
幻痛对敌方随机目标进行6
次攻击,每次造成1倍暗属性伤害
(单次上限约9万/合计约55万)我方全体获得以下强化,持续5回合
(Phantom Pain)则来自
巫妖的主动效果名
技能3
受诅咒的魂灵(Spirit of Curse):效果上似乎是在试图还原DND中巫妖的命匣——只要存放自身灵魂的命匣未被摧毁巫妖就可以无限复活。这一违背天理的灵魂存在形式也常被形容为Cursed
(即技能名的由来),相似设定也常被套用于其他奇幻类作品中的巫妖
甚至是You Know Who的魂器。
关于角色名:Lich一词来源于古英语,本意为尸体。在早期奇幻中主要指被魔法唤醒的不死生物(相当于今天的Undead/不死族的用法)。随着奇幻作品发展而逐渐拥有了“成为了不死生物的巫师/法师”的义项。这一形象在后来的龙与地下城中被固定化为了今天我们熟知的形式,用于称呼追求永生而将自己变成了不死生物,依靠命匣不断复活的邪恶法师,也因此被译作“巫”妖。
然而这个角色似乎是将这一类别名当作了本名使用,召唤石
巫妖的作为她的分身名字也并非是类别而是特指。在剧情里还出现过りっちょ(Riccho)的爱称,因此针对这个角色和召唤石的译名如何处理爆发了激烈的争论,待选项包括巫妖/巫妖、莉琪/巫妖、莉琪/离魑、巫瑶/巫妖等等哪有那么麻烦反正不管怎么翻译最后大家还是会叫巫妖
再然而无论是从官方刻意不区分角色与召唤的名称,还是二者剧情中的紧密关联性上讲,都不应当将日英版本均完全一致的Lich译作两个不同的名字。对于英日文玩家而言,尽管片假名和英文都是仅仅表音的,但由于Lich的专有性 + 知名度 + 游戏中已存先例,也几乎不会有人不加联想地认为这仅仅是一个读音与Lich一摸一样的女性名称。剧情中露莉亚也直接感叹过二者的名字相同。在音译人名时,女性名字有着尽量选取草字头与女字旁的惯例,实际上这是源于试图还原对诸如Alice、Lily这类名字对母语者能明显感受到的性别倾向。然而Lich作为名字对日英玩家则完全没有这种感受,这些母语用户的感受必然是如同亚瑟王剁吊一样的“Lich居然是这样的妹子”。对于Lich作为女性名字的异样感不仅仅存在于中文环境,这也恰恰是原文既存、官方想表现的,翻译时违背原意图刻意修正这点无异于画蛇添足。
补充与提示
解放武器是目前为止的全游戏最强武器——虽然形容得有些绝对,但推荐以此认知为出发点进行配盘。
技能1
幻痛对敌方随机目标进行6
次攻击,每次造成1倍暗属性伤害
(单次上限约9万/合计约55万)我方全体获得以下强化,持续5回合
与
技能2
腐化对敌方全体施加以下弱体,持续180秒,基本成功率200%
我方全体获得以下弱体,持续5回合
:拆开看的话2个技能都不算强力,但放在一起时会提供非常坚实的防御性能。5/8的同轴覆盖非常舒适,配合上被动提供的每回合巨额充能+奥义的
技能使用间隔缩短,实际覆盖率至少可以保持在5/6。
技能2
腐化对敌方全体施加以下弱体,持续180秒,基本成功率200%
我方全体获得以下弱体,持续5回合
:以200%的超高成功率超额补全了暗属此前一直缺乏的攻防DB。
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
光属性攻击力 -25%,由于算法上的不同,此类DB实际效果量在克属战斗中是高于纸面数据的(详见伤害公式页面)。对于25%的数据而言,其实际的效果量是 [1-(0.5÷0.75)] = 33.3% ,而且与
攻击力DOWN乘算,因此可以超过其50%的上限。
由于高难副本中敌人的伤害基本都是随机属性,此类效果的发挥通常并不理想,但搭配高覆盖的
受到伤害转为光属性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。二者的组合在跨属战斗中相当于稳定的50%伤害减免。
技能1
幻痛对敌方随机目标进行6
次攻击,每次造成1倍暗属性伤害
(单次上限约9万/合计约55万)我方全体获得以下强化,持续5回合
:
死之祝福将受到的回合类伤害转换为治疗
这个长期游走于杂技与鸡杂之间的效果,在稳定的全队1000回合伤害配合下也一跃成为暗属性最可靠的回复,而其原本冷不丁才能用到一下的功能
(转化来自敌方的回合伤害)若是作为赠品看待,就非常合适甚至可以说是充满惊喜了。
技能3
受诅咒的魂灵:总体偏向于还原巫妖设定的风味类技能。不过由于角色自带
诅咒无法回复HP
而无法使用
治疗药水,这个技能提供的残血救急功能就显得尤为实用了。
不净的扣奥义值效果会触发于
被动2
魂魅进军回合结束时,根据我方拥有的弱体状态总数产生以下效果
- 对敌方全体进行弱体总数次攻击(最大10次),每次造成1倍暗属性伤害(单次上限约13万/合计最多约135万)
- 自身
奥义值充能(5%×弱体总数/最大50%)
之后,因此复活后的奥义频率会受比较大的影响。尽管可以提供额外的DB总数和生命回复,但通常并不推荐主动触发。
顺便一提暗属性的
自动复活是真的多……
被动1
不死的召唤声:基本复刻了
圣德芬(限定)的
自己存在的意义,不过这次要更符合角色设定。由于暗队通常不会有人提供全队的高额连击+攻刃buff,这个自嗨被动也能一定程度地拓宽作为功能+技伤役的巫妖的组队策略。附带的高额防御性能也保证了自身在“我闪避了,您呢”的队伍中不会被落下。
被动2
魂魅进军回合结束时,根据我方拥有的弱体状态总数产生以下效果
- 对敌方全体进行弱体总数次攻击(最大10次),每次造成1倍暗属性伤害(单次上限约13万/合计最多约135万)
- 自身
奥义值充能(5%×弱体总数/最大50%)
:总伤害惊人的自动炮。正常使用
奥义
死亡悲惨终局与
技能2
腐化对敌方全体施加以下弱体,持续180秒,基本成功率200%
我方全体获得以下弱体,持续5回合
即可以5/6的覆盖率触发最大效果量,并保持每3回合1次附带
减速奥义的高频回转。
奥义值充能效果是统一结算一次而非多次结算,在受
奥义值上升量效果影响时会有些微差别。例如在
奥义值上升量 +50%影响下的满额充能为75%,而非8%×10=80%。
多段技伤+转属的技能组在组队思路上与
欧姬丝(限定)异常契合,不过和
安苏莉娅(浴衣)则是冲突严重。
另外,与其他已有的自动炮队一样:尽管DPT和攻击次数很高,但由于发动时机为回合结束,因此在2.0战斗系统中并不好用于解除预兆。
上限解放材料